倡議方案
立場
具體計劃
整體規劃佈局
一個中心
三個景區
路線規劃
建議的優點
承載能力評估

一個中心

首頁 > 地質公園 > 倡議方案

風景優美的白石陸岬



白石陸岬是一片已開發的土地


白石陸岬及附近土地的規劃大綱草圖




白石陸岬毗鄰烏溪沙,交通便利


我們建議在中心點設大型展覽館,如香港歷史博物館(上圖),發揮重要的教育功能


擬建的大型演講廳,可讓學者發表地質研究報告。


香港特色海鮮酒家


擬建的碼頭,方便接載遊客前往參觀新界西北各界景區

完善公路網絡


 


區域配套設施,打造新旅遊地標

一個規劃良好、全面而有代表性的地質公園,除了本身珍罕的天然地質地貌作為當中實體,更需要一個中心作為當中的連繫點,連繫三個景區,令整個地質公園以及其相關規劃更見完整性、連貫性,以提升其代表性。

 

中心的選址

中心點的選址,既不能在地質公園景點範圍內,因為工程勢必破壞地質公園中天然珍貴的地質遺跡;但又不能將中心點設立在距地質公園景區很遠的地方,因為這樣勢必影響地質公園整體規劃的連繫性。距離過遠,增加前往各景點的時間,亦影響遊客前往的興趣。故此,中心點的選址在地質公園景區旁。 經過與專家門的嚴謹研究與實地考察,我們達成了共識,認為白石陸岬的位置最適合作為地質公園中心點的選址。

 

地理優勢

白石陸岬地理位置優越,位處馬鞍山山麓、吐露港旁,四周望山環海,更是本地珍貴地質地貌景區的中心位置。由該處前往各個景區更快捷方便。

 

土地優勢

白石陸岬本身不是一個地質地貌景區,而是一片已開發的土地,並已建有戶外燒烤場及高爾夫球場兩項臨時設施。故此,即使在該處興建相關的各項設施,亦不會破壞生態環境與地質遺跡保育。道路及交通優勢 白石陸岬鄰近西沙路及T7公路,由於西沙路連接前往港九新界各區的多條主要幹道,故此,由全港各區前往白石陸岬皆快捷方便,方便全港市民及遊客前往。另一方面,白石陸岬鄰近烏溪沙。烏溪沙設有馬鐵及多條巴士及小巴線總站,亦有巴士及小巴沿西沙路往返,大大提升中心點以及整個地質公園的吸引力。

 

區域優勢

白石陸岬位處馬鞍山,屬於沙田區。沙田及馬鞍山乃政府當年大力發展的新市鎮。經多年發展與規劃,已成為大型住宅、消閒購物、文娛康樂及商業中心。由於該區由大規模單車徑所連接,更吸引不少遊客在閒餘時在該區騎單車耍樂,以及前往該區購物消遣。

 

規劃優勢

根據2008年7月,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最新修訂馬鞍山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編號:S/MOS/14)所示,白石一帶的土地被劃分為綜合發展區及自然保育區,更列明「白石陸岬的規劃意向主要是作康樂用途」。其中綜合發展區土地,可向城規會申請興建:

 

1) 展覽或會議廳

2) 郊野學習/教育/遊客中心

3) 政府用途

4) 碼頭

5) 住宿機構

6) 食肆

7) 公用車輛總站或車站

8) 公眾停車場 (以上只列部份可申請的用途)

 

另外,亦可向城規會申請在自然保育區興建:

 

1) 郊野學習/教育/遊客中心

2) 碼頭

3) 度假營 (以上只列部份可申請的用途)

 

故此,白石陸岬的土地,只要經向城規會申請及獲得批准,是可以用作興建地質公園科學普及教育中心暨旅客資訊中心。

 

我們的建議規劃

我們建議在白石陸岬興建地質公園科學普及教育中心暨旅客資訊中心。

 

地質公園科學普及教育中心 作為將來全球首個世界級大都會地質公園,一個具代表性的科學普及教育中心必不可少,以完善其整體規劃。科學普及教育中心設立的目的,除了可以作為整個地質公園的代表建築外(地質公園景區內不應興建大型建築物),更可以作為市民遊客消閒娛樂中心,增進相關學科知識,成為推動地質地貌科普教育的重要中心,以及日後作為全球地質地貌科研教育的一個重要中心點。 擬建的科學普及教育中心主要包括以下部份:大型展覽館、數個大小不同的演講廳、學習室與教室、會議室、研討室以及實驗室。

 

大型展覽館

大型展覽館是整個科學普及教育中心的核心所在,亦是開放給市民大眾及遊客參觀的主要地方。大型展覽館可以展覽一些模型、標本、展板等,介紹地質知識、香港地質特點、香港土地的構成與演變、全球及本港各區地質地貌概況等資料,並可聘請專人在旁即場介紹。

 

演講廳

設立演講廳的主要目的,是可以讓一些學校或其他社會團體,安排一些對地質地貌有興趣的學生或員工或會員,以團體形式到科學普及教育中心參觀,更可以邀請專家學者在演講廳內向他們講解及讓他們即場提問。 另外,亦可以邀請世界著名地質學家到港,並在該演講廳發表相關專題演講,讓市民旁聽。

 

學習室與教室

這亦是為學校及其他社會團體而設的,可讓參觀了科學普及教育中心的學生或員工或會員在學習室思考,或互相討論一些感受與得著,這對推廣地質地貌普及教育至關重要。

 

研討室與會議室

我們建議在科學普及教育中心內,興建一個具規模的會議室,以及一間大型研討室和數個小型研討室,讓學術及相關專業團體舉行大型學術會議及相關研討會,吸引更多國際著名的相關專家學者留意及研究本港的地質特點,對本港地質公園的發展至為重要,更可令本港成為世界聞名的地質地貌研究點,同時促進國際地質研究與交流。

實驗室引入先進的儀器,方便對本土的地質地貌進行考究工作。

 

我們建議在中心點設大型展覽館,如香港歷史博物館(下圖),發揮重要的教育功能。

 

旅客資訊中心

我們同時建議在白石陸岬,擬建的地質公園科學普及教育中心旁,興建旅客資訊中心。 一個地質公園,配合一個具規模的旅客資訊中心,勢能吸引中外遊客。旅客資訊中心除了服務遊覽參觀地質公園的遊客,更可以服務只作本區觀光旅遊的遊客。

旅客資訊中心的建立,可以大大發展旅遊業。遊客可暢遊地質公園各個景點,欣賞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地質地貌生態旅遊。將大都會式旅遊及地質生態旅遊兼而有之,提升旅遊業內涵,豐富遊客的體會。

 

由於旅客資訊中心交通方便,只要興建一些基本的設施,勢必令整個地質公園科學普及教育中心暨旅客資訊中心成為香港旅遊新地標,既是沙田、馬鞍山區大都會式旅遊的起點及終點,同時亦是地質公園生態旅遊的起點及終點,在帶動區內及本港旅遊業之餘,更可提倡生態旅遊。地質公園科學普及教育中心暨旅客資訊中心成為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旅遊的連結點。全面引發地質公園應有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潛力。 我們建議在旅客資訊中心興建一個遊客諮詢中心、旅舍、餐廳、小型超市、碼頭、車站及公眾停車場,以及單車徑連接馬鞍山單車徑。

 

遊客諮詢中心

我們建議興建一個綜合遊客諮詢中心,處理地質公園遊客一般事宜,或可在該處售賣紀念品。

 

旅舍

旅舍提供一般宿位予打算遊覽地質公園,而不願入住其他酒店的遊客,同時亦可讓一些赴港參加地質地貌研討會的中外學者與專家入住。旅舍應配備一些基本的酒店及生活設備,以符合住客的基本住宿要求。

 

餐廳

作為新旅遊地標,我們建議興建數個不同格調、類型的餐廳如中式酒家、港式茶餐廳、西餐廳或海邊茶座以及各國特色美食,讓遊客可以大快朵頤,及品嚐各國及本港風味美食。這些餐廳同時亦可以成為附近居民、工作人士及全港市民一個新飲食地標。

 

小型超市

設立小型超市的目的,可讓遊客購買日常用品。

 

碼頭

規劃中的地質公園的景區,包括一些位處沿岸及離岸島嶼的珍貴地質地貌遺跡,遊客需要乘船前往參觀。故此,我們建議在遊客中心興建碼頭,方便接載遊客前往地質公園各個景區。

 

車站

設立車站的目的與碼頭相若。我們可以安排交通工具接載遊客從陸路前往地質公園各個景點參觀,全面確立,在白石陸岬設立的地質公園科學普及教育中心暨旅客資訊中心在地質公園整個規劃中的中心地位。

 

公眾停車場

方便遊客駕車前往地質公園旅客資訊中心或供旅遊巴作停泊車輛之用。

 

單車徑連接馬鞍山單車徑

現時馬鞍山區的單車徑只建設至泥涌一帶,所以我們建議將單車徑繞經白石陸岬的旅客資訊中心,好讓遊客可以從該處出發,作單車遊,遊歷沙田、馬鞍山區。另外,政府計劃將新界各區單車徑連貫起來。屆時,遊客便可以從白石陸岬出發,作為單車遊的起點,騎著單車遊覽新界西北各區。


行人路設施

我們建議在白石陸岬設立行人路,貫通落禾沙擬建的住宅區,連接烏溪沙馬鐵站,方便遊人步行遊覽(政府已規劃該設施)。而且行人路也可以進一步擴充,連接興建中的海濱長廊,東延至帝琴灣

 

營運模式

地質公園科學普及教育中心暨旅客資訊中心的興建及日後的營運模式,是公營、私營,還是公私合營,以及實際的營運模式如何?這可在正式落實方案後再作研究及商討。不過無論結果如何,這個營運模式必須符合地質公園本身特點,以及持久的發展。另外,不能將項目規劃作地產發展項目及著重牟利的商業發展項目。

 

由於白石陸岬擁有很多地利優勢,並為已開發土地。只要將該土地與地質公園有系統地連繫,用以興建地質公園科學普及教育中心暨旅客資訊中心,必定能打造一個具規模及代表性的中心區,成為推廣地質科普教育中心及重要科研中心,更可成為新旅遊地標,以及藉機提倡生態旅遊。香港的地質公園展現其固有特色之餘,更可以達到聯合國對地質公園的要求:「天然遺跡保育、普及科學教育以及可持續經濟發展」。

 

 

節錄自馬鞍山分區計劃大綱草圖 (編號:S/MOS/14)

7.2.2 依據條例第4A(1)條,任何人如欲在「綜合發展區」地帶進行發展,均須根據條例第16條向城規會提出規劃申請,以期獲得許可。依據條例第4A(2)條,申請人必須按照該圖《註釋》訂明的規定,擬備一份總綱發展藍圖,並將之呈交城規會核准。依據條例第4A(3)條,經核准的總綱發展藍圖的複本,會公開予公眾查閱。


7.2.3 此地帶包括白石陸岬的「綜合發展區」用地和落禾沙附近的「綜合發展區(1)」用地:


(i) 白石陸岬的「綜合發展區」用地:總面積23.56公頃

這塊用地覆蓋範圍廣闊,主要包括現有的臨時高爾夫球練習場和附近的空置土地。由於四周有自然環境,並鄰近風景優美的海岸區,這塊用地已獲確定為適合作康樂或康樂暨住宅發展。


毗連白石陸岬海旁的土地具有潛力,可發展作一系列動態和靜態康樂用途,以供公眾消閒取樂。主要的康樂和附屬設施可包括植物公園、主題餐廳、遊客/生態/文物中心、歷奇單車樂園、水上康樂中心、公共車輛總站、旅遊車露天停車場和公眾停車場等。這塊用地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作靜態康樂用途,例如海旁行人徑和單車徑。


白石陸岬的規劃意向主要是作康樂用途,其中應預留最少11公頃土地作康樂發展。為使這塊「綜合發展區」用地的發展更富彈性,該處可能獲准發展低密度住宅,但限定最大住用總樓面面積為51,600平方米和最高建築物高度為一層平台(作停車場和園景平台)上加七層。這塊用地預算以綜合方式發展。除了附屬於住宅發展的康樂設施和用途外,此地帶內不得作其他非住宅用途。在提交總綱發展藍圖前,康樂發展的細則,包括發展密度和建築物高度規限,將作進一步評估。


這塊用地並會闢設一條方便直接的行人通道(例如一條南北向的中央行人道),連接位於落禾沙附近的毗鄰「綜合發展區(1)」用地。


 

白石陸岬及附近土地的規劃大綱草圖

序言
設立地質公園
倡議方案
總結
時序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