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首頁 > 鞍山歲月 > 《馬鞍山風物誌:礦業興衰》 > 序言


 


馬鞍山位於沙田東北面,面積約有 814 公頃。自 1979 年大力發展,現已成為一個擁有 18 萬人口的現代化新市鎮。每當提及馬鞍山,便使人聯想到大量新落成的屋苑,但其實馬鞍山亦有其獨特的歷史及風貌。馬鞍山風景秀麗,山巒起伏,近望八仙嶺及吐露港,遠眺大帽山和西貢海。倘能善加利用,馬鞍山定可發展成一個世人嚮往、風景獨特的旅遊景點。

 

馬鞍山的礦場曾是香港礦業的龍頭。鐵礦業始創於 1905 年;興衰歷七十年之久。至 1950 年代間,礦工及教會人士紛紛湧入,馬鞍山逐漸發展成一獨特的社區。可見馬鞍山礦業與該區的發展有著重大的關係。馬鞍山礦場已於 1976 年結束。隨著時光流逝,當年礦業的發展、礦工生活、教會事業、舊日景物,均已完成歷史使命,從現實生活的大舞台淡出;蛻變出來的是一片令人興奮的新景象。

 

撫今追昔,為了讓市民大眾認識馬鞍山的歷史,及對馬鞍山的礦業以及社區發展有更深入的了解,沙田區議會轄下「構思馬鞍山礦場主題公園工作小組」特地編印了《馬鞍山風物誌:礦業興衰》一書。

 

本書得以完成,本人特別要感謝協助編撰本書的區志堅博士、侯勵英小姐、范永聰先生、彭淑敏小姐、鄭濡蕙小姐及張志勤先生。他們幾個月以來四處奔走,搜集資料,撰寫文稿,花費了不少寶貴時間。我亦要感謝工作小組成員在編製本書的過程中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意見。本人更欲藉此機會向曾經提供珍貴資料、圖片及各方面協助的政府部門、機構及人士致謝。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應肯定及重視本土歷史發展及文化,本人希望《馬鞍山風物誌:礦業興衰》一書能加深市民對馬鞍山區的認識,並加強區內居民的歸屬感及社區精神,喚起讀者對歷史文物的重視。

 

 

沙田區議會
構思馬鞍山礦場主題公園工作小組召集人楊祥利
2002 年 9 月

題辭
序言
編者的話
馬鞍山區地勢圖
馬鞍山區簡介圖
文章內容
結 論
參考資料
工作小組成員
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