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約源流
九約
九約竹之詞
大圍(積存圍)
田心圍
凹背灣(新田)
徑口(上徑口 下徑口)
顯田
隔田
山廈圍
排頭
禾輋(上禾輋 下禾輋)
銅鑼灣
火炭
落路下 禾寮坑 拔子窩 馬料
河背瀝
龍窩(九肚)
石寮洞
山尾
黃竹洋
長瀝尾
龜地
赤泥坪
沙田頭
作壆坑
沙田圍
多石
灰窰下
茅笪
圓洲角(王屋 謝屋)
小瀝源
插桅桿
十二笏
牛皮沙
大藍寮
石古壟
黃泥頭
觀音山
芙蓉別
茂草岩
老鼠田
南山
花心坑
梅子林
馬鞍山
大水坑
烏溪沙
大輋
石壟仔
麵房

河背瀝

首頁 > 沙田今昔 > 昔日沙田 > 九約源流

「河瀝背」,一條盡是洪姓客籍人士組成的村落。「河瀝背」一名的由來,乃由太公時改的,因該村附近有河流,而「河瀝」即河水或含河流之意,至於「背」的解釋,估計是由於該村位於河流之背後,故而得名。在百多年前,洪氏太公由廣東省長樂縣南下,初至地龍口,繼因避盜賊之故,乃往山上移居,遂建村於該處。

 

「河瀝背」,一條盡是洪姓客籍人士組成的村落,位於「山尾」較北之處,交通相當不便,由山下步行而上也需四十五分鐘左右,可能就是這緣故,所以大部份村民已搬離,在二、三十年前已經開始搬至山下定居,因交通較此處為便利,雖然已住了七代,但現在只剩兩戶人家。

 

其實,在百多年前,洪氏太公由廣東省長樂縣南下,初至地龍口,繼因避盜賊之故,乃往山上移居,遂建村於該處。早年的村民,均以種植蔬菜和禾為業,並有斬柴等,及後部份村民出外打工及行船,戰後亦有到英國謀生者,現仍居原村的則從事種花工作。

 

據知,有機會接受教育的村童多在戰後,但為數亦不多,皆因貧困及交通不便之故也,較早時只能往「山尾」的一所私塾就讀,該校曾有一於晚清考中秀才而聞名的洪道良老師。而至於「河瀝背」一名的由來,乃由太公時改的,因該村附近有河流,而「河瀝」即河水或含河流之意,至於「背」的解釋,照估計當由於該村位於河流之背後,故而得名。

人物專訪
沙田第一
沙田故事
地方掌故
專題特寫
九約源流
年代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