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斗室
馬鞍山的分區面貌
碼頭區
半山區
山頂區

半山區

首頁 > 鞍山歲月 > 《鞍山歲月-小城今昔》 > 鞍山斗室

半山區泛指碼頭區和山頂區之間沿路兩旁的社區。由於馬鞍橋區的人口特徵及發展過程與半山不同,馬鞍山居民通常會把馬鞍橋區及半山區分開,馬鞍橋區靠近馬鞍山村和山頂區,而居民通稱的半山卻臨近碼頭區,位於碼頭區和馬鞍橋區之間。然而,由於馬鞍橋區和半山區地理位置相近,因此本書統稱這兩個小區為半山區。

 

居民在橋下搭屋居住

 

圖4.11 馬鞍橋區今昔變遷


(如今馬鞍橋仍可行車,連接馬鞍山市中心與山頂區)

從五十年代開始,部份山頂區居民開始搬遷到馬鞍橋區居住,七十年代總人口約190人。這裏的建築物較多樣化,既有簡陋的寮屋,又有悉心裝潢的平房(圖4.11)。區內沒有商店,居民大多開墾梯田耕種,其他區的居民也會在這裏經營農場。此外,馬鞍橋區南面還有一塊屬於馬鞍山村溫氏的墓地7

 

居民通稱的「半山」其實是一個潮州人居住的社區,區內建築物以平房為主(圖4.12)。最早在此定居的都是礦場職工,他們離開礦場後,以務農、養豬和養雞為生,收入較在礦場工作為高。隨後,他們陸續邀請其他同鄉及親戚在此定居,因此逐漸形成一個小社區。今日的半山區已發展為上半山及下半山兩部份。

 

圖4.12 半山區今昔變遷(如今半山區仍有民居,但大部分居民不再以務農為生)

 

 圖4.13 山頂西南區

序言
驀然回首
木本水源
衣食住行
鞍山斗室
風雨同舟
鞍山蒼蒼
時代巨輪
展望將來
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