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將來
馬鞍山的未來願景
馬鞍山的現狀
社區資源及優勢
未來願景
馬鞍山的理想社區規劃

馬鞍山的理想社區規劃

首頁 > 鞍山歲月 > 《鞍山歲月-小城今昔》 > 展望將來

昔日的採礦小鎮雖然獨處一隅,缺乏政府的支援,但卻營造了一個守望相助的和諧社區。回顧它的歷史發展足跡,相信能為未來的社區規劃帶來一點的啟示。

 

現今的馬鞍山社區與其他新市鎮一樣,強調硬件設施,千篇一律,不但欠缺地區特色,更忽略了「人」在社區中的地位與需求。在地產主導的社會,新市鎮發展往往側重於「地」的經濟價值及效益,而開發土地以滿足未來的發展需要是新市鎮規劃目標之一。在這種「發展為先」的思維下,社區規劃便著眼於發展密度與可建樓面面積的計算、土地利用的分配及建築物的布局等技術性評估,忽略了歷史脈絡可為土地注入的社會及文化價值,這就是昔日礦場居民常常提及的鄰里關係及「人情味」。正如前礦場子弟陳培佳博士所言:「在昔日動盪不安、紛爭不斷的年代,馬鞍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互助友愛的庇護所。我們在這裏生活、學習和工作,對這裏的一草一木、一情一景、一人一物都有深厚的感情。對我來說,馬鞍山就是我的家鄉,它的一切都讓我覺得非常親切,讓我有歸屬感,我對它的歷史亦感到自豪」。

 

土地的價值不單是發展利潤的多寡,更在於提升居民生活質素及凝聚社區歸屬感的能力。馬鞍山的未來發展在規劃和推展時,必須加強公眾參與,瞭解市民的需求及期望。為達至真正的公眾參與,政府必須加強訊息發放,提供豐富而具體的資訊,使計劃具有足夠的透明度,也要提供討論平台,讓市民參與發展的規劃和決策過程,做到「以人為本」。

 

除了保育自然生態外,一個宜居社區更需善用資源,提供完善的民生服務,建立良好的交通網絡,創造多元化的就業機會,推廣綠色的低碳建築,從而營造一個既安全又健康的社區。因此,馬鞍山未來的社區規劃應以「人性化」為大前提,重視公眾參與及公共空間的塑造,以居民的願景為規劃基礎,加強社區凝聚力,彰顯地區特色,構建一個便捷、安全及和諧的馬鞍山社區。 

序言
驀然回首
木本水源
衣食住行
鞍山斗室
風雨同舟
鞍山蒼蒼
時代巨輪
展望將來
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