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首頁 > 鞍山歲月 > 《馬鞍山風物誌:礦業興衰》 > 編者的話

 編者的話


 


馬鞍山位於沙田的東北面,是沙田行政區下的一個管治範圍。據考古資料所見,早於古時已有人們居住,因為馬鞍山有兩個山峰,較高及靠背的一個山峰,稱為馬頭頂,此山西北方的副峰,稱為牛押山。在這兩山之間,形成一條很長的弧線,山脊狀如馬鞍,便稱作馬鞍山。沙田包括四十五條村落,如白田村、新田村、大圍村、火炭村、馬鞍山村、大水坑村和烏溪沙村等,以上村落均是早期馬鞍山區發展的重要村落,至今馬鞍山也被列入沙田區的一部分。馬鞍山為世人所熟悉主要是馬鞍山村上的礦藏及礦業的發展。自抗戰以前人們已注意探測此地的礦藏,乃至五、六十年代,才大為開採,經濟發展也吸引了不少工人及其家屬從各地遷入,定居於馬鞍山村,及後不少宗教團體相繼在這裏辦學、從事醫療及救濟工作,故馬鞍山的發展實源自馬鞍山村。該區滿是風光明媚,民風淳樸,有不少宗教人士在山上及山下,建教堂,辦幼稚園及小學;近年,該區大事發展,在政府、神職人員、商人、礦工及其家屬等各方面的努力下,馬鞍山發展成為一個今天中、小學林立,大型屋 邨 相繼落成,新舊景物並列的新市鎮。未來歲月,馬鞍山區更大為發展,舊日景貌,礦工的生活,宗教人士的努力,文物古蹟,多隨歲月流逝,漸漸被淡忘。


有鑒於此,沙田區議會轄下「構思馬鞍山礦場主題公園工作小組」以本人任主筆,侯勵英小姐、范永聰先生、彭淑敏小姐、鄭濡蕙小姐及張志勤先生,各就其專業知識,撰寫《馬鞍山風物誌:礦業興衰》一書,冀對該區歷史、文化、宗教、昔日礦工生活及開礦情況等,作詳細的記錄。尤因為現今馬鞍山的發展源自馬鞍山村,故本書特別介紹五十至七十年代,馬鞍山山上的活動,以保存時人的精神面貌及其所面對的景況。我們更希望本書可加深讀者對馬鞍山古今風貌的了解,成為一本富有趣味性的刊物。


本書的出版實有賴沙田區議會提供人力及財力資助,特別是「構思馬鞍山礦場主題公園工作小組」成員及各編研者的努力。我們希望本書的出版,能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吸引更多市民關心馬鞍山一地的歷史事蹟,留意前人對本區發展的貢獻,進而保存歷史文物,及關注本區社會民生的問題。最後感謝小林隆之先生、丸本信昭先生、周佳榮博士、李金強博士、劉義章教授、李志剛牧師、張子騫牧師、馬菁岐中醫師、伍建新博士、夏其龍神父、胡健挺神父、溫淑卿修女、宋秀琴修女、劉政江先生、萬藾寂神父、黃子廣先生、李芝輝先生、劉茜美女士,或提供意見,或接受口述歷史訪問,或協助聯絡有關人士,又得香港歷史檔案處、香港歷史博物館、古物古蹟辦事處及區內外人士提供資料及借出圖片,因得以上各界人士及有關機構提供的協助,本書得以順利出版,特此致謝。


最要感謝的是,香港浸會大學歷史學系系主任兼本研究計劃榮譽顧問周佳榮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系劉義章教授,香港理工大學中國語文教學中心魯煥珍博士,在百忙之中撥冗撰辭,尤對劉義章教授為全書潤飾文句,深表謝意!


由於編研者學力所限,本書錯誤闕漏之處,在所難免,敬希各方專家讀者不吝批評指正。


編者區志堅

2002年8月

題辭
序言
編者的話
馬鞍山區地勢圖
馬鞍山區簡介圖
文章內容
結 論
參考資料
工作小組成員
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