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第一
全港第一支華人少年棒球隊 沙燕隊
全港第一次學校大規模請願 信義學校
新界第一個區城性商場 沙田新城市廣場
香港第一架飛機在沙田起飛
沙田新市鎮第一號地段 沙田第一城
全港最多佛像的寺院 萬佛寺
全港第一個天體場地 香粉療

全港第一支華人少年棒球隊 沙燕隊

首頁 > 沙田今昔 > 昔日沙田 > 沙田第一

一直以來,棒球世界多為日本及美國隊伍所壟斷,華籍兒童參加棒球隊的人數一向都偏低。及至 1982 年,全港首支華人少年棒球隊在沙田成立,這隊土產棒球小將在教練盧光輝的帶領下,於 1983 年舉行的香港少棒聯盟公開賽中,擊敗日本隊伍,勇奪冠軍,恍如神蹟的消息迅即轟動全港,為華人棒球史寫下光輝的一頁。

 

沙燕的成立

組織少年棒球隊的概念源自前基覺小學校長盧光輝,建議得到時任沙田政務專員的曾蔭權大力支持。盧校長本身是一名棒球好手,他認為 當時沙田區有足夠的小學提供隊員,對推動少年棒球運動有很大的幫助。

 

少棒隊屬沙田體育會旗下, 獲撥款項及場地資助,在短短四個月便成形,取名「沙燕」,隊員全是沙田兒童,盧校長擔當教練, 在乙明邨附近練習場, 天天替孩子進行地獄式集訓,一個個有紀律、有體魄的棒球健將由此誕生。

 

 

 

點石成金

被挑選加入少棒隊的共有二十多人,他們不是名門子弟,也不是運動健將,而是一群頑皮且被老師評為無藥可救的鄉村小子。盧校長把頑童的氣力導入球棍中,同時亦對小球員曉以做人道理,不消一年,孩子頑劣不再,技術也突飛猛進,滿有團隊精神,猶如點石成金。

 

1983 年,「沙燕」出戰「香港少棒聯盟公開賽」,結果擊敗日本的隊伍勇奪冠軍,消息轟動全港,在《世界棒球史》亦有大篇幅的報導。 1986 年,「沙燕」中的皇牌球員陳禮堅,更被選為第一位代表香港參加國際少棒大賽的華藉少棒球員,打破本港少棒向由外籍球員壟斷的局面。 

 

 

沙燕橋永記光輝

 勝利後,孩子頓時榮升小明星,為紀念此事,沙田區議會及民政署將橫越城門河的其中一條行車橋命名作「沙燕橋」( Sand Martin Bridge ),為勝利永留光輝。時至今日,沙田體育會轄下共有七支棒球隊,除「沙燕隊」外,還包括「小虎隊」、「勇士隊」、「田龍隊」、、「少獅隊」、「飛虎隊」及「樂樂棒球隊」。 

 


 

 

少棒奪標

前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於在 2005 年 10 月出席一個公開場合中表示,自己為官半生,最難忘 1982 至 83 年間,在沙田當政務專員的日子,當時在沙田組少年棒球隊,首年就成為全港冠軍,至今仍歷歷在目,那份成功感跟打退國際金融炒家,穩定股市差不多,那是有生以來,最想回去的日子。

 

 

昔日少棒教練 今日守護山童 
(節錄自:香港電台第一台「一切從心開始」訪問  2005 年 7 月 23 日)

盧光輝,六十四年歲,是一位退休校長,年少時曾經失學,做了半年街童。後來被老師「捉返」學校繼續讀書,令他感受到基礎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後來從事教育工作,一幹便超過四十年。於 93 年,盧校長前往中國蘭州,帶領少棒隊來港比賽。在蘭州,他發覺山區兒童嚴重失學,於是決定籌款援助他們,返回香港,籌得五萬元,隨即展開重建當地破爛校舍的工作。十多年來,盧校長重建國內危校的工作,不斷擴展,經他手重建的山區學校多達數百間,由蘭州而至廣泛西南地區,包括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甚至遠及川藏高原。盧光輝自稱為「山狗」,寓意著他會守候內地貧困山區,尋覓需要資助的失學兒童與及重建危校,他的心願是要將所有山失學的孩子,帶回學校。

 



人物專訪
沙田第一
沙田故事
地方掌故
專題特寫
九約源流
年代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