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田火車站附近仰望群山,會遙遙看到有一個大大的十字架屹立山上,十字架告訴我們道風山基督叢林的位置。 道風山四周綠葉茂盛,清幽雅致的環境,讓人從繁囂庸碌的都市生活中鬆弛下來。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是由挪威藉牧師艾香德所創立。艾氏於 1877 年在挪威出生, 1903 年正式被差派來華工作, 1922 年他於南京創立景風山,當時有很多僧來到景風山的「僧侶招待所」研究宗教。 期間,艾氏有感可透過與其他人士一同研究經典,從而把耶穌的福音傳給他們。但後因戰爭關係,艾氏被迫離開中國,並輾轉來到沙田。
1930 年,艾氏與韓慕德先生選定沙田道風山建立傳教基地,考慮到該處鄰近鐵路,對連繫中內地傳教事業很有幫助。在此之前 ,道風山是個人跡罕至的地方,除了要蓋建房舍外,還需要修築石徑和馬路。
道風山基督叢林 是個糅合了西方宗教色彩中國建築,紅牆綠琥瓦,古色古香,極富特色。山上的建築物,是由一位丹麥藉的中廟宇設計專家設計,以中國寺廟為藍圖,聖殿為一座八邊形的古典式建築物,富北京天壇的建築特色;會議廳具中國古會堂的特色;雲水堂是仿中國佛寺而建的靜修營舍。
道風山創立初期,艾氏以接觸鄰近鄉村的居民為主,如排頭村、銅鑼灣村及大圍村等,透過舉辦各類型的節目,與村民交往,彼此關係良好; 1934 年,成立道風雜誌社,出版 《道風》雜誌,藉以讓更多人認識基督教道理。
聖殿的象徵十字架豎立於蓮花之上,透過佛教的意境表揚基督教精神。昔日有不少佛教徒和基督徒,常在道風山研討宗教問題,坦誠相對,互相尊重,相處融洽; 1949 年中國政權易手,前來道風山的僧侶數量減少,艾氏的工作由以往與僧侶直接接觸,逐漸轉向舉辦定期講座和研討會,與其他宗教人士會面交流。
香港淪陷期間,道風山的工作被迫停頓,經濟資源亦被迫中斷,山上缺乏糧食,生活艱苦,但由於它屬於北歐機構,與日本不屬交國,故沒有受到日軍的迫害和破壞。
今天,道風山已成為一個多元化的宗教機構,有教會、招待所、研究部、出版部、圖書館、退修中心和藝術繪瓷店等。 1990 年,道風山更被政府列為二級古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