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約源流
九約
九約竹之詞
大圍(積存圍)
田心圍
凹背灣(新田)
徑口(上徑口 下徑口)
顯田
隔田
山廈圍
排頭
禾輋(上禾輋 下禾輋)
銅鑼灣
火炭
落路下 禾寮坑 拔子窩 馬料
河背瀝
龍窩(九肚)
石寮洞
山尾
黃竹洋
長瀝尾
龜地
赤泥坪
沙田頭
作壆坑
沙田圍
多石
灰窰下
茅笪
圓洲角(王屋 謝屋)
小瀝源
插桅桿
十二笏
牛皮沙
大藍寮
石古壟
黃泥頭
觀音山
芙蓉別
茂草岩
老鼠田
南山
花心坑
梅子林
馬鞍山
大水坑
烏溪沙
大輋
石壟仔
麵房

黃泥頭

首頁 > 沙田今昔 > 昔日沙田 > 九約源流

該村村民皆鄭姓,先世原居福建省長樂縣,於明末清初之際南遷,村址本是一遍黃土之地,故取名「黃泥頭」。該村雖是貧瘠之地,或可說是窮鄉僻壤,但倒也地靈人傑,出過光宗耀祖的才俊,有跡可尋的包括於清光緒十九年獲得「武魁」的鄭文濤,以及於清光緒二十七年獲封「欽賜副魁」的鄭汝楠。

 

距離「小瀝源」和「牛皮沙」不遠處,就是「黃泥頭」村的所在地。該村村民皆鄭姓,先世原居福建省長樂縣,於明末清初之際南遷,至今已有二十四代,已有約三百多至四百年歷史。

 

鄭氏祖先至本區後,先居於「沙田圍」一帶,今鄭氏之祖墳仍可見於「圓洲角」,河畔花園之後;及七、八十年後,由於該處之土地多為鹽田,不宜耕種,乃遷往別處,分別遷往「香輋」、「大輋」及「茅笪」。「香輋」中的「輋」字,據說表示乃無水或缺水之田地,通常此等土地只適宜種植花生或麻等,此類堅實而瘠的黃土,更適宜種植香樹,可能由於村民在該處種植香樹,因而取名「香輋」。

 

「香輋」之旁為今之「黃泥頭」,本是一遍黃土之地,故取名「黃泥頭」,及後,鄭姓人家再從「香輋」搬往「黃泥頭」居住,一方面仍然從事種植,另一方面又用該處之黃坭製磚,也有上山斬柴,另外亦有設炭窰燒炭,現今廣源村附近仍可發現昔日之炭窰 。

 

該村雖是貧瘠之地,或可說是窮鄉僻壤,但倒也地靈人傑,出過光宗耀祖的才俊,有跡可尋的包括於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獲得「武魁」的鄭文濤,以及於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獲封「欽賜副魁」的鄭汝楠,兩者之功名牌匾仍存於該村之「鄭氏家祠」中,據村中父老謂,類似牌匾曾於和平後無故失去,因此,獲取朝廷功名的,可能不只兩人。

 

黃泥頭村民所獲的功名象徵
黃泥頭村貌

 

人物專訪
沙田第一
沙田故事
地方掌故
專題特寫
九約源流
年代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