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沙田新市鎮未發展和未填海之前,「圓洲角」它就像一個圓圓的小丘,坐位於沙田海上,可能因此而得名,由於村民認為小丘風水好,故又稱為之「風水山」。
「圓洲角」上只有「王屋」及「謝屋」兩條客籍村。相傳一對王姓夫婦昔日由山廣東省興寧縣南來定居,在圓洲角建屋立村,是為「王屋」,世代居此,雖有二百年左右,但繁衍無多。十九世紀時,由於「圓洲角」地處要樞,故成為內地人士往來必經之驛站之一,旅店亦因而在此處出現。至於「謝屋」則是由「沙田圍」分支至此,已有約一百三十五年歷史,但村民在近年已不斷遷回「沙田圍」築新居了。
「圓洲角」位於麗豪酒店與富豪花園之間,昔日沙田新市鎮未發展和未填海之前,它就像一個圓圓的小陸洲,坐位於沙田海上,可能因此而得名,況且村民認為該小丘風水好之故,故又稱之為「風水山」。
據知,「茂草岩」村之鄭姓太公,自福建省初來時,乃定居於此,死後亦葬於此中,後人再遷往「茂草岩」定居。至今仍居「圓洲角」上的村民則只有「王屋」及「謝屋」兩村的客籍村民。
「王屋村」位於圓洲角西岸(面對今麗豪酒店),且受該處之小丘所保護,免受從吐露港吹來的巨風所影響。村內的屋宇原為兩層的,每間互不相連,全部都是零星地散佈於沿岸的平地上,每屋前均建有禾塘,前有小徑,互相連接,並可通往北岸的「謝屋」。
相傳一對王姓客籍夫婦昔日由廣東省興寧縣南來定居,並育有七名子女,於現址建屋立村,是為「王屋」,世代居此,雖有二百年左右,但蕃衍無多,至今亦不外三數十人。王姓村民向以務農為主,包括種禾及蔬菜。
十九世紀時,由於「圓洲角」地處要樞,故成為內地人士往來必經之驛站之一,除朝廷官員,亦有不少行旅商人經此往「官富」(即九龍城)或由此往較北的地方或內地,因此,旅店亦曾在此處出現。
「謝屋」自「沙田圍」分支至此,已有約一百三十五年歷史,但村民在近年已不斷遷回「沙田圍」築新居了。現在的「王屋」,鑑於人丁單薄之故,與鄰近的「謝屋」同歸「灰窰下」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