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坭坪」村、「大埔尾」村和「樟樹灘」村以往合稱樟樹灘約,其後由於沙田區脫離大埔區成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區,於是前者由沙田鄉事委員會負責,而後二者則歸大埔鄉事委員會管轄。
「赤坭坪」村,大概因其赤紅色的泥土而得名。這條位於香港中文大學毗鄰谷地的鄉村,多是姓丘的居民聚居,他們都是客籍人士,其祖先是二百多年前自廣東省博羅縣遷來的。
原居該村的村民僅有四家不是丘姓的,他們分別是文、駱、關、聶四姓。據河南堂丘氏族譜所載:
、 由此可見,「赤坭坪」與「樟樹灘」之丘氏後人乃同出一源。
村民以往從事耕種維生,田地遠在香港中文大學的水塘,因該處地勢較平坦;亦有村民以捕魚為生,有將魚獲擔至一些偏僻的鄉村出售,也有擔往大埔販賣。今日的「赤坭坪」仍有少許農地,曾種植籮蔔,現改為種植香蕉,因其粗生及不用除草。
過往,村民甚少受教育,該村之書塾乃始於1930年代,設於「丘氏宗祠」之旁,雖然學費約三、數毫子一個月,但是村民普遍窮困,小孩子極其量只可讀三年書,讀上五年的實在不多。
其實,「赤坭坪」地處一山坳之凹下處,當翻起大風時,山坳就好像一天然屏障,保護著村民及其財產,就風水而言,村民認為該村位於龍頭位,但自大埔公路建成後,就好像將龍頭斬去,龍頭與龍身一分為二,以致風水被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