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間,約十個祖籍寶安縣的客籍人士由內地南移建村,村民均戴姓,村子所處位置由於植有許多黃竹,村民村民遂取名「黃竹洋」。由於「黃竹洋」與「坳背灣」、「山尾」、「河瀝背」等村較為接近,彼此關係密切。
據說,約十個祖籍寶安縣的客籍人士,於清朝乾隆年間(公元1736至1795年)由內地南移至此定居,距今已約有二百年了。可能由於所居之處,植有許多黃竹之故,村民遂取名「黃竹洋」。村民均戴姓,早年從事務農,據知,全盛時期,村民擁有八、九畝田地,但是在二十年前已停止耕種了。
或許該村與其他的客籍村落如「坳背灣」、「山尾」、「河瀝背」等較為接近,所以婚姻嫁娶亦以此等村落之村民為對象。日治時期,曾遭日軍大肆破壞,加上1976年時政府收地,村民於五年前已搬往現在的「桂地新村」,原村只留下破爛的舊屋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