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於1923年,政府因計修建石籬貝水塘,原來居於該處的羅、楊、蘇三姓村民被逼遷離,遷村後改名「顯田」以應新環境,由於建村較晚,因此又稱之為「新村」或「新圍」。原居石籬貝時,村民以務農為業,當政府收地時,曾提供幾個地點供村民選擇搬遷,選了現址,就是因為適合農耕。
約於1923年,政府在石籬貝興建水塘,因此,原來居於該處的羅、楊、蘇三姓村民被逼遷離原址,搬到現址,改名「顯田」以應新環境,由於比其他村落建村較晚,因此又有人稱之為「新村」或「新圍」。
三姓之中,以羅姓為最大,戶數及人數亦佔最多,蘇姓則佔設少,全為客籍人士;據知,羅姓源於山東,祖先經過多年始南下,其間有分支及聯合,及後與楊姓、蘇姓祖先結拜,一併來港發展,定居於石籬貝村,已經有近三百年的歷史了。
「顯田」的羅氏與隔鄰的「下徑口」村羅姓人家是有血緣和親戚關係的。該村的女子不一定與本區村民通婚,有些甚至嫁往較遠的青衣和荃灣等地,不過,該村村民的通婚對象,仍以客籍人士為主。
村民原居石籬貝時,長期均以務農為業,當政府收地時,曾提供幾個地點供村民選擇搬遷,而選了現址,就是因為適合農耕。初來「顯田」時,只有部份人家有錢買地從事農耕業務,其他村民便靠斬柴、割草、飼養家禽為生,活動範圍在今沙田濾水廠附近之山地叢林,也有出外工作或行船的;另一方面,由於該處較為偏僻,交通不便,所以並無店鋪及及其他商業性質之活動。當村民於晚上將菜蔬瓜果收割好後,人清早便步行前往深水埗或越過山頭往九龍城販賣。不過,該村可能發展較晚,村齡尚淺,目較為貧窮,以往多少遭人歧視。
《新沙田》 1978年1月7日 |
《新沙田》 1978年1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