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礦場遺跡
馬鞍山昂平
梅子林及茅坪
馬鞍山郊野公園
馬鞍山海濱長廊
馬鞍山公園
馬鞍山時間囊
馬鞍山單車公園
烏溪沙青年新村
購物商場

梅子林及茅坪

首頁 > 旅遊景點 > 梅子林及茅坪

梅子林坐落西貢,被馬鞍山郊野公園環抱,西北方有一條小路,東南約一公里的茅坪被馬鞍山郊野公園包圍。山谷蔚然成林,還有數條小村(茅坪老屋、茅坪新屋及黃竹山)。茅坪谷有一道山溪,經梅子林流入吐露港。約在三百年前,吳氏祖先由廣東省伍華縣南來發展,定居於該處,該村因何取名「梅子林」,已無從稽考了,不過,該處並無梅的出產,村民以種禾為主,並兼以斬柴維生。

 

天然程度                         

涵蓋原生林地及風水林

 

生境多樣性                      

共有三大類生境:林地 (原生林地及風水林)、農地及自然溪流

 

物種多樣性及豐富程

錄得中度多樣性的生物分類群有蝴蝶 66 種

 

物種稀有程度/ 獨特性

有三個生物分類群的稀有物種居群

植物   :長葉衛矛、長葉柞木、紅皮糙果茶、仙茅竹莖蘭及華南木薑子;

哺乳類動物:穿山甲

鳥類   :蛇鵰及小鴉鵑

 

梅子林北港古徑

根據施沛鼐(Nigel Spry)的研究,古徑的定義可分兩種,「一種以平滑長方形石板建成,多見於平地」,「另一類石路是以不規則的石頭堆成,多見於崎嶇不平的山徑,或於小溪上以大石橫置,石塊未經處理,多見就地取材」。茅坪北港古徑就屬於後者。這類古徑是交通工具並未發達前,昔日村民往來墟鎮的主要通道捷徑。從西貢北港步行至馬鞍山的大水坑約需兩個多小時完成。

 
古物古蹟辦事處考古組於2000年3月31日覆查了該古徑,發現古徑保存狀況尚好,歷史可能超過百年以上,其終點從北港可直達梅子林。然而,中段途經之茅坪古村落,村屋已然廢棄,一片荒涼的境象。該古道現改名為「梅子林北港古徑」梅子林村吳氏先祖均是三百多年前,從廣東五華縣遷居於此。「梅子林北港古徑」自然成為該地村民往來西貢至大水坑,甚至是沙田黃泥頭的重要通道。古徑至今依然存在,是馬鞍山歷史的重要見證。

 
「梅子林北港古徑」是研究香港,以至華南地區歷史發展的重要資料,也是全港市民的寶貴文化遺產。今日馬鞍山新市鎮的發展一日千里,在認識我們的文化傳承之餘,市民亦應好好愛惜香港的文物和古蹟,使我們的下一代仍有機會欣賞香港文物、認識香港與祖國的歷史文化源流。

 

更多關於古道資料

 

    

 

 

五聯

馬鞍山與西貢菠蘿輋之間的山村,每村間有石砌古道連接,包括梅子林、茅坪、石壟仔、黃竹山及昂平。梅子林是「五聯」中唯一有車路直達及較多村民長住的一村;茅坪分「新屋」及「老屋」。石壟仔、黃竹山及昂平全已荒廢。茅坪及已荒廢的三村村民俱遷往西貢大水井另建新村。

 
聯達五鄉公立學校舊址(茅坪坳)

茅坪這地方從前是村落,土名叫「五聯達」,西貢北港、坑尾等村民可走西沙古道,經此到沙田,數十年前曾有中心學校,西貢子弟在此就讀。不過,茅坪村屋及學校早已消失,五聯達之名無人認識,當然,由昔年到現在,茅坪都沒有交通工具可抵,只可走古道。

 
梅子林約在三百年前,吳氏祖先由廣東省伍華縣南來發展,定居於該處,初至時,只一家十餘人,其後發展至二、三百人之多,建有梅子林吳氏宗祠。時移勢易,現今只剩下十多人居住。該村因何取名「梅子林」,已無從稽考了,不過,該處並無梅的出產,村民以種禾為主,並兼以斬柴維生,後來改種富貴竹。自先人開荒後,村民均過著清淡和艱苦的生活,加上該村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所以和別村交往甚少,可能亦是阻礙其發展之主要原因。

 

黃竹山村

黃竹山位於石芽山之東南方,在茅坪以南。黃竹山曾有一條村落,據1911年的人口報告顯示,此村曾有村民101人,略少於毗鄰的茅坪村。此山村傍溪而立,村裡的磴道橫越溪澗,可連接至茅坪與梅子林。惟此村現已廢棄,只剩下破敗的屋舍、殘存的牆壁,以及溪旁一道以石塊築起的矮牆。現時遊人仍可在連接茅坪與梅子林間的古道折入,沿磴道前往黃竹山。

 

石壟仔

約在百多年前,有吳姓兄弟二人由內地(據說為紫金)來到現址開荒發展,至今已歷六傳,現有七戶人家,共計百多人。可能村後有許多石洞(或稱石壟,而客籍人士又稱之為石木門),所以該村之先人乃以此為該村命名,據知這些石洞中,最深的一個,深入地底約有五、六十呎,在日軍入侵時,曾成為幾百村民藏身之所。

 
昂平村

昂平村位處約海拔350米,全村為姓闕的客家人,昂平水源不足,雖有地可耕,全村僅得約二十人。昂平村絕大部份村屋皆已荒廢及倒塌,村民已遷離多年,但周遭的風水林樹木茂盛,保存完整;這樣的自然環境,吸引了不少野生動物及雀鳥棲身其中。

 

 

部分資料來源:

漁農及自然護理署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