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序言
前言
地質公園的定義
世界各國地質公園發展情況

序言

首頁 > 地質公園 > 序言

 

 

 

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會,高樓大廈林立,交通系統完善,是著名金融、貿易及航運中心。這片面積約有1,100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擁有許多不同凡響的地質遺跡,由此而形成的壯麗自然景觀,卻往往被忽略,一般市民大多不了解石屎森林背後的珍貴寶藏。


大型六方柱狀節理地質地貌,在世界不同地方亦算常見,但絕大多數都是由黑色的基性玄武岩組成,惟在香港西貢東面萬宜水庫至果洲群島一帶,出露的六角柱形岩石柱及石牆屬於酸性流紋質火山凝灰岩,這種大面積出露的酸性流紋質六方柱狀節理在世界上比較罕有,有其獨特性、稀有性,並且有極高的美學性和觀賞價值,珍貴程度足以申報「世界自然遺產」。

 

另一方面,我們的赤門海峽至東平洲一帶周邊之島嶼,保存著多個地質年代的地層組合,包括黃竹角咀的泥盆系地層,馬屎洲的二疊系岩層,鳳凰笏的侏羅系地層,平洲的第三系地層,這些地層,有著豐富的地質遺跡。在不同地方的地質和地理條件下,形成不同的地質和地貌景觀,例如:赤洲島典型的斷裂及不整合構造,和因為石頭中的鐵質在酷熱乾旱的條件下釋出而形成的「海上丹霞地貌」、荔枝莊極好的皺褶構造、印洲塘景色優美的紅層峽灣地貌。

 

馬鞍山礦場採礦活動曾於五、六十年代盛極一時,雖然於1976年3月結束,然而馬鞍山礦場礦石組合複雜多變,並印證了人類對地質破壞,以及人與大自然的衝突,構成香港地質地貌發展歷史的重要一頁。因此,有人說:「馬鞍山礦區是香港岩石礦物的天然博物館。」這個說法一點也不誇張。

 

上述自然地質地貌景觀,是值得保護、重視和珍惜的世界自然遺產。為此,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民建聯)、馬鞍山民康促進會(民康會),與多位地質專家組成委員會倡議將上述奇特地質地貌的區域,連同白石陸岬已規劃的土地,以「一個中心,三個景區」構成香港地質公園(Geopark)。此公園以馬鞍山白石陸岬為中心點,景區包括沙田、西貢、大埔和北區部分區域,面積約344平方公里。


「一個中心,三個景區」概念之中心區是馬鞍山海濱區,包括白石陸岬、馬鞍山公園、海濱長廊、烏溪沙青年新村。


景區(一)是馬鞍山礦場遺址景區;

景區(二)是西貢萬宜水庫至果洲群島一帶景區;

景區(三)是新界東北部赤門海峽至東平洲,印洲塘一帶景區。

 

自05年開始,我們已著手研究在香港設立地質公園的可行性,以及相關的具體規劃方案。06年7月至9月期間,我們遠赴南京及武漢,拜訪了內地許多著名的地質專家、學者以及相關的研究機構及博物館,並出版了相關的考察報告。其後,我們更邀請內地及本地專家學者到本港天然的地質地貌遺跡景區進行實地考察,並舉行相關研討會,交換意見。我們集結了專家們研究、意見、分析,以及彼此認同的建議,於07年6月出版了「倡建香港世界地質公園建議書」一書,同時遞交予香港特區政府考慮。

 

07年12月,民建聯的立法會張學明議員在立法會動議設立地質公園,經討論後獲得大比數通過。08年10月15日,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公佈的施政報告中提到設立地質公園。對於政府聆聽了我們的建議,積極進行設立地質公園的研究及準備工作,我們深感欣慰。

 

然而,根據傳媒披露政府的初步規劃,地質公園選擇了兩個景區、八個景點,並沒有中心點,明顯缺乏完整的規劃和有系統的組織。這個規劃顯然未有充份考慮我們與專家早前提出的建議與研究結果,而且在整個規劃過程中,有關的政府部門從來未有諮詢我們的意見。更為重要的是,這個規劃更未有充份考慮香港本身的特點,以及周邊相關已開發土地的使用價值,草草定案。在這個規劃下的地質公園,是否能夠有效保護本港珍貴的地質地貌遺跡、推動地質地貌科普教育及地質地貌生態旅遊,增加就業機會,以及全面提升香港的國際形象與地位,亦是一個疑問。

 

珍貴的地質地貌遺跡屬於全港市民所有,政府有責任作充分諮詢以設立一個令全港市民引以自豪的地質公園。故此,我們在07年6月版建議書的基礎上,結合最新的香港及社會情況,作出整理,出版「倡建全球首個世界級大都會地質公園建議書」,再次向政府及社會各界介紹我們對地質公園的規劃意見。

序言
設立地質公園
倡議方案
總結
時序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