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巨輪
礦場結業後的社區
礦場結業 社區失衡
馬鞍山的發展背景與規劃理念
拆遷、安置與適應

礦場結業 社區失衡

首頁 > 鞍山歲月 > 《鞍山歲月-小城今昔》 > 時代巨輪

戰後三十年,「大企業,大社會,大家庭,大毅力」令馬鞍山在「小政府」的狀態下得以平穩運作。縱使政府支援不多,但馬鞍山並沒有出現重大的問題或紛爭。然而,1976年大公洋行礦場結業,「大企業」的突然撤出,令馬鞍山頓時陷入失衡的狀態,如同余嘉華先生所言:「礦場結業後,由大公洋行提供的所有市政服務,如水電及醫療一下子就停止了,大大影響了居民的生活」。

 

「大企業」的撤出除了令公共服務即時停頓之外,不少居民亦因此失去了收入來源。當時,很多馬鞍山居民都是受僱於大公洋行,或從事與礦場相關的工作,礦場結業後,不少居民只好前往市區尋找工作。由於不想每天都消耗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在交通方面,所以部份居民選擇搬往市區居住,週末或假期才返回馬鞍山。

 

當時,仍有大量居民選擇留在馬鞍山繼續生活,為使社區能夠繼續正常運作,馬鞍山的居民便組織起來試圖填補「大企業」撤出後所造成的真空,以便維持區內的供水、消防及郵政服務。可是,若要向政府爭取以上社會服務,居民必須成立居民互助委員會,然後由居民互助委員會授權居民代表聯絡政府協商爭取。可惜,馬鞍山居民向沙田理民府尋求協助辦理成立居民互助委員會時,沙田理民府沿用一貫「小政府」及「積極不干預」的態度,以居民互助委員會只適用於大廈為由而拒絕協助,同時亦不批准馬鞍山居民註冊成立居民協會。如無法成立此類街坊組織,讓居民代表以個人名義承接管理馬鞍山之公共事務,他們將無權要求全部居民遵守有關公共事務之守則及分擔管理費用。同時,居民代表以個人名義向政府請願時亦遇上困難,政府往往以應由法定組織申請為由而婉拒他們的請求2。政府一方面要求馬鞍山居民以法定組織的名義提出申請,另一方面又不批准他們成立居民互助委員會或類似之法定組織,故當時馬鞍山居民的諸多訴求均不了了之(圖7.1)。

 

雖然沒有得到政府的支援,守望相助的馬鞍山居民卻沒有放棄,繼續努力填補因大公洋行撤離而留下的真空,居民主動組織起來,分配及承擔各項社區工作,維持最基本的公共服務。以郵政為例,經常往來沙田的居民會主動前往沙田郵政局取回寄往馬鞍山的信件。

 

圖7.1 馬鞍山居民代表致沙田理民府理民官夏思義博士信件3(余嘉華先生手書)

 

在眾多為馬鞍山居民四處奔走,爭取應有權益的代表中,最受人敬重的就是余嘉華先生,他亦是後來成立的馬鞍山居民互助委員會主席。原任職礦場秘書兼人事科科長的余嘉華先生在礦場結束後斷然婉拒了大公洋行的挽留,選擇留守馬鞍山長達兩年,協助當地居民處理拆遷安置等事宜。余先生一方面組織居民,分配工作,維持社區的基本衛生、供水、消防及郵政服務;另一方面更義務幫助馬鞍山居民與政府部門交涉。余嘉華先生回憶道(圖7.2):「當時,我經常接觸理民府(1974年開始改組為新界政務署)的行政專員、負責沙田區清拆的房屋經理以及其它市政部門的官員,主要協助安置居民上樓。至於土地賠償方面,則由居民自行與政府協商」。在余嘉華先生的協助下,大部份馬鞍山的原居民獲安置在沙田區的公共屋邨,例如美林邨、隆亨邨和新翠邨等。

 

經過余嘉華先生及其他居民代表的努力不懈,政府終於改變態度,逐漸與居民代表建立起良好的溝通關係,並協助他們成立馬鞍山互助委員會(圖7.3)。因此,馬鞍山的清拆工作異常順利及平靜,實屬罕見。余嘉華先生清楚記得,當年擔任沙田地政專員的黃良思先生幫助他們爭取臨時街市一事。當時,余嘉華先生向地政總署申請了一幅土地,議定由政府出資平整作臨時街市之用,讓馬鞍山原有的商舖可以繼續經營(圖7.4)。地政總署亦答應了免費提供該處土地,並履行承諾出資平整。後來,部份居民多番向政府申請使用該處土地,政府卻改變初衷,推出投標制,價高者得,只有中標者方可繼續經營,而且還要徵收地租。每當想起這事,余嘉華先生都感到惋惜:「這破壞了我和政府達成免費使用該處土地的共識。有一次我和地政署的官員們開會,他們發現原來我並沒有商舖,卻不斷為商舖經營者爭取該處土地,感到很意外」。余嘉華先生無私的貢獻,難怪贏得很多居民的敬意。

 

儘管馬鞍山的居民竭盡所能去維持社區的日常運作,但他們的努力卻遇上了新的挑戰,就是政府決定發展馬鞍山新市鎮。


圖7.2 耄耋之年的余嘉華先生(中)仍不遺餘力地為本書提供了大量珍貴歷史資料

 

圖7.3 馬鞍山居民代表致沙田理民府理民官夏思義博士信件(余嘉華先生手書)

 

圖7.4 馬鞍山居民互助委員會主席余嘉華先生致沙田地政專員黃良思先生信件(余嘉華先生手書)

 

 

 

 

馬鞍山居民代表致沙田鄉事委員會信件(1981年9月17日)
圖7.1、圖7.3及圖7.4 由余嘉華先生提供


序言
驀然回首
木本水源
衣食住行
鞍山斗室
風雨同舟
鞍山蒼蒼
時代巨輪
展望將來
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