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方案
立場
具體計劃
整體規劃佈局
一個中心
三個景區
路線規劃
建議的優點
承載能力評估

承載能力評估

首頁 > 地質公園 > 倡議方案

有些景點不能同一時間容納大量遊客

1.承載能力概念

地質和地貌遺跡會否因為旅遊和人為活動而受到破壞,承載能力是決定性因素。承載能力,或遊客使用限度,是為確保地質、自然、文化等資源基礎不受損害,以及遊客的觀賞感受,不因資源的過度使用而受到影響,而制定的一個量度。各景區的承載能力均有可能不同,這取決於自然環境、文化資源的特徵、使用時間、使用季節、遊客行為、設施設計、景區管理機制和遊客逗留時間長度。

 

在某些情況下,由於交通基礎設施的限制,能力將受到很大影響。如:果洲群島,由於受遊船運輸量的限制,遊客規模不可能很大。承載力的極限是指在景區對地質、自然、文化資源不造成負面影響的客流量。其數值之大小取決於三大因素

 

一、遺跡本身是否容易破損:即其敏感程度,例如岩石通常較不易破損,其敏感程度低,但化石(或者風化土層等)則較容易被破壞,其敏感程度就高了。

 

二、旅遊活動的性質:例如遠處觀賞岩石基本上不會造成破壞,但攀岩活動則或多或少對岩石造成破壞。

 

三、旅遊逗留時間的長短:原則上旅遊逗留的時間越長,所造成的環境影響則越大。

 

換言之,若有一地質和地貌遺跡,其敏感程度高,或預期在那裏有高破壞性旅遊活動,或有很長旅遊逗留時間的話,便不能讓太多旅遊人士進入。否則的話,當遊人壓力超越承載能力的時候,地質和地貌遺跡就會受破壞。相反,若有一地質和地貌遺跡,其敏感程度不高,或預期在那裏沒有高破壞性旅遊活動,或只作短暫逗留,便能讓較多旅遊人士進入。

 

2.承載能力的確定

對地質公園承載能力的確定,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分析各景區現有的管理政策,以確認其差距、機遇和盾;

 

(2) 確認現有行為和使用方式是否符合管理規劃中提出的政策和管理目標;

 

(3) 詳細分析遊客的使用時間、使用方式和行動範圍;

 

(4) 選擇適當的環境和社會指標來測算資源的承載能力以保證適度的使用;

 

(5) 在一定時間內測算指標(包括遊客滿意程度在內);

 

(6) 對景區將來遊客作出預測;

 

(7) 通過考察資源數量、資源優勢和遊客資訊,從而測算出承載能力限度;

 

(8) 設定限度;

 

(9) 長時間監督承載能力限度執行的效力。

 

3. 可持續發展框架

總規劃為各主要景區向可持續發展方向進行規劃、開發和管理制定了一個框架。當總規劃進入執行階段,這個框架將幫助景區在承載能力範圍內實施更好的管理。這些措施主要包括:

 

(1) 採用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2) 制定可持續發展規劃並鼓勵採用適當的設計和最好的技術,把對環境的影響減少到最低;

 

(3) 準備對環境影響作出評估報告;

 

(4) 在地質公園內採用若干「行為準則」;

 

(5) 教育遊客,使他們的行為最小限度地對環境造成影響;

 

(6) 支持對公園的生態管理作進一步的研究;

 

4. 承載能力的初步評估

為了對香港地質公園的承載能力作出評估,需要充分採用專家意見。通過專家對每一處地質遺跡點進行充分詳細的考察,現得到如下表所示對公園承載能力的初步評估。需要說明的是,下表只能用作參考而不是確切的測算,因為實地考察的主要目的是對各景區的資源基礎、存在問題和開發選擇作全面性的評估。測算確切的承載能力要求較長時間的調查研究,且需要在總體規劃的初期執行階段進行。


 

序言
設立地質公園
倡議方案
總結
時序
連結